想象一下,如果是300年前的人,他在路上遇见一个现代人,一个正在打电话的现代人,他会怎么想?或者我们说,一个300年前的人会怎么理解进入到他的世界中的打电话的人?他们会发现,现在在我们国家出了一群奇怪的人,他们活在奇怪的幻觉中,他们主要的特征就是拿着一个小盒子说话,有的时候喊叫,有的时候说甜言蜜语,柔情万种,有的时候说着说着很愤怒。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往往被描述为拿盒子的人,他们被描述为自言自语的人,他们被描述为在自己的幻觉中会激动或者高兴的人。但实际上他们的真相是,他们真的是打电话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在跟另一位说话。是“跟另一位说话”这件事的真实,使这群打电话的人在他们的经验中没有任何奇怪,但是因为我看不到跟他对话的人,而且我也不知道这里面实际发生他跟另一个人的对话,我只是看见一个人在喊叫,只是看见一个人拿着盒子,只看见一个人拿着盒子有时候笑,有时候还哭。我不知道发生的事,因为我意识中坚决认为没有盒子对面的另一位,所以我看不明白。
但是正如300年前的人看不明白今天打电话的人,今天的人实际上不真的看明白教会和基督徒。因为基督徒的要点不是有某种特别的信念的人,而是藉着圣经告诉我们的被带入到一个新的生命性情中,新的生命实际的关联和交往中,并且被圣经所宣告的耶稣所显明的神吸引着,并且通过耶稣和上帝发生真实的交往,这个交往是基督徒实际的现实,也是一个人在不信的时候不能真正明白的现实。
我们说了,一个事件包括这个事件的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态、变化,等等,也包括后续,虽然是经验性的事件,但往往包含解释。“噢,你的意思是说2000年前,真的发生了这么一件奇怪事,有一个人以奇怪的方式出生,他的出生仿佛跟数百年前不断记录的‘要来的人’有的特征都处处吻合,而且通过他行了很多了不起的神迹奇事,弄得人们开始热切地跟从他,而他口中说出来的话,却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你该怎么生活,你该怎么吃饭,你该怎么跟人交往,你该怎么对待权力,等等,不是关于这个,而是关于一个永远的统治正在通过他进入这个世界的事,并且有一些人开始相信这个,以为信了他就能够进入那个国,可是这个人却死了,死了之后又很奇怪地复活了,你想说发生了这件事,对不对,那又怎么样?”
对。一个历史事件之所以有时会在人的生命里是决定性的事件,不单是因为这个经验本身,也包含着跟这个经验相关联的解释。这话实际的意思是,这一件很奇怪的事,它的意思是什么?在这里面会包含这样一些问题。这个行特别的事的“他”实际是谁?还有,这个人在他的宣讲和行动,以及他的死和复活中做了什么?还有,通过这个人发生的事情,实质上是什么?还有,那么我要怎么回应?
这些我希望在下一次能够更具体地跟大家谈,但这次我想简单地说:他是谁?他是上帝本身成为人到世上来,他是应许的救主,他是旧约圣经中一再宣告的、上帝要采取决定性的行动的那个关键人物。通过他,有罪的百姓不仅仅能够意识到要向神转回而得赦免、得生命,而且是真的能够通过他向神转回,并且被赦免而得生命。
圣经中最常用的对他的称号,一个是“他是神的儿子”。这话的意思不是说,他是次等的神,而是他是和神完全同等的神。而且因此通过他发生的一切,从重要的、大的部分到最微小的细节,没有一样是出于地上的人,而完全是上帝自己意志的实施,是上帝最关键性的行动。上帝的一切都在这里面,并且在这里显明和成就。所以人们对他怎么样,就是对上帝怎样,因为他是神的儿子,他是上帝本身。
他还有一个称号,“主耶稣基督”。很多时候,我们会从习惯的角度试图去理解“主”这样的概念,比如说,“你们基督教叫主是吧?哎,好像有的人叫真主,是你们吗?不是。那好像是伊斯兰教,啊,伊斯兰教叫真主,你们叫主,那还有一个天主是什么?”我们就以为主不过是基督徒对于超越者的称呼。但其实不是,这在当时的世界中是一个基本的称呼,既用来指神,又用来指和神特定的关系。就是他如果是主,他就是我的主人,我就是属他的。他对我有理所当然的支配权,所以主不是一个一般的、超越的称呼。而他的拥有和支配是如此的荣耀和充满善意,基督徒的欢乐和保障在这里,而基督徒理所当然应该顺从、侍奉、跟随、敬拜,也都是因为他是主,主代表关系。
还有“耶稣”,耶稣是他在世上的名字,但这个名字本身有意味,按希伯来语的字面意思来说,他的意思就是“耶和华拯救”,也就是说上帝拯救,耶稣的意思就是上帝拯救。
还有“基督”,基督不是什么基本的督导,他实际是“CHRISTOS”这个字的一个译音,又是简称,所以事实上这个字曾经被翻译成“基利斯督”。基利斯督后来又简称为基督,但实际是希腊文“CHRISTOS”的简称。这个词在当时的语言中就是受膏者,被圣油膏抹的人,被上帝以外在的、可确认的方式确定的人,是上帝本身授权同在,并通过他做他所有的事情的这一位。通常也意味着,他是君王,他是祭司,他是先知,或者换句话说,他是上帝用来做他决定性的事的那一位。有时这个词也被称为弥赛亚,弥赛亚是按照旧约的“messiah”转过来的。学音乐的人可能会听说过亨德尔有个非常伟大的清唱剧叫《弥赛亚》,对,那个就是基督的意思。
“神的儿子主耶稣基督”,这是他的身份。他做了什么?他自己到世上来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他做的事情就是救上帝的百姓——这应该因着罪而遭受上帝忿怒的责罚的人。人的现实就是上帝,而我们的罪,上帝对它的反应是上帝的愤怒,所以人的现实是上帝忿怒,但这一位上帝通过他来做的事情就是要把人从罪恶里救出来。有罪当死,但赦罪赐下生命,这正是他要做的。
所以他到世上来通过自己的受难承担这一切的罪,并且在上帝面前受罚,但通过这个,信他的人的罪如同已经被罚过一样。在哪里罚过?在耶稣那里罚过,所以他被赦罪。我论罪当死,我罪已经被赦免了,那我当得什么?我当得生命。所以里面说,叫一切信的,都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他来是担当人的罪,死和复活并且赐人生命,这赐人生命不单单是免死,而是把属天的生命加到人里面。
我们现在有的是肉体的生命,这生命一切的部分都带着肉体的特征,我们的意识和精神都带着肉体的特征。但是他在我这里面再赐下一个生命,是属天的、上帝一样的生命,是圣洁的。只有属天的、属灵的、智慧的生命才能够领受上帝的一切旨意,并且喜悦这个旨意。
有时候,有些人不理解,怎么基督徒一说起这些属灵的事,他们中有些人就眼泪汪汪的,但是一点也不触动我呀,那他为什么这样?因为他里面有跟你不一样的新的生命冲动,新的活跃的生命,哪来的?神所赐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也意味着给你跟神相通的冲动。通过他发生了什么?通过他发生了上帝跟人的和好,通过他发生了上帝跟人实际的交往,通过他也发生了一个新的教会,新约子民的教会。通过他发生着什么?耶稣的事件现在还在这世界上发生,一个又一个在黑暗中、死荫里、罪恶之下的人遇见耶稣,遇见上帝的光,接受了耶稣。他里面有了内在的光,他开始明白原来不明白的事,开始看见原来看不见的事,开始产生原来产生不了的反应,开始被带到原来没有的情况,开始被带到确据之中、安慰之中、爱之中、生命的盼望之中、与神的活的交往之中、热切的使命感之中。这也正是你有时会在你身边基督徒的伙伴里看到的,我相信有时他会让你惊讶,也有时说不定会让你害怕,甚至厌恶,因为他为你不觉得值得如此热切的事在热切。 人遇见自己无法理解的某种反应时会产生某种厌恶的,尤其当这个反应仿佛对自己有期待,他好像巴不得你也这样,你可能更反感。但其实在他里面发生着的事情,是2000年前耶稣宣告会发生的事,而且正在发生,而这个也是他现在在世上有的、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反应本身,他已经拥有了和一般人不一样的关联,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最后的结局的一个证据,所以他理所当然期望你也如此。
不仅如此,实际上在这里记录了一个上帝的仆人,保罗,他认识了耶稣之后,他到处去传讲,结果因为他热切的传讲,他被罗马政府抓去当成一个危险的囚犯,甚至想要不要处死他。这时候,当地的巡抚和一个管理那地方的王要来审讯这个保罗,本来他应该藉着这个机会快快为自己申诉,“我没有做什么伤害国家、伤害人民、伤害地方的事,我其实真是个正直人,我是个好公民,你应放了我”,本来他可以为自己做这样的申辩。但他认为自己在法庭上更重要的责任是为了见证耶稣所做的事,于是他开始非常条理清晰地讲耶稣所做的事。甚至于这样一个说法震动了当时那个君王,那个君王虽然不是犹太人,但他其实是相当熟悉犹太人的圣经,他知道保罗所说的和犹太人的圣经里所说的要来的那些事情是有相合的,于是他自己在动心的时候仍然抵挡,他对保罗说,保罗啊,你想劝我也做基督徒,但是保罗直接说,不管是多劝还是少劝,我巴不得你和我一样。巴不得一个君王和囚犯一样,这话是让人误解的,所以保罗为了避免这个误解,又明确地说,巴不得你和我一样,只是不要像我有这些锁链,意思是我愿意你跟我一样,不是让你成为一个落魄的囚犯,而是让你跟我一样认识耶稣,并且耶稣给了极好的生命。虽然现在我是囚犯,你是君王,但我心里不羡慕你,而是盼望你也有我所拥有的,不是锁链,而是基督。
本文根据作者证道信息整理
图片|网络 排版|兔白白